首页 » 家电故障 » 深山老林一人东汉战乱详解本文(深山老林战乱山民一人东汉)「深山老林出野人打一动物」

深山老林一人东汉战乱详解本文(深山老林战乱山民一人东汉)「深山老林出野人打一动物」

admin 2024-08-19 05:27:23 家电故障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过这样的脑洞,即在发生战争时,独自或带领家人躲进深山老林中生活,以远离战乱?大家要是打算在现代这么干,我不知道你会遭遇啥样的结果,但我知道你要是打算在古代这么干,那么除非你能跑到最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或是沙漠无人区中躲藏,否则你很难躲过战争。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一定会死于兵灾,而是你很难逃过战争,你更有可能变成各个势力的兵员之一。
下面我以三国时期作为背景,为大家介绍一下为啥躲在深山老林中却逃不过战争的原因
三国时期一、人力有穷若是一个人在三国时期独自躲进深山老林中生活,那吃什么?喝什么?若是普通的粮食、野味、蔬菜或是饮用水这些生存必需品,一个人只要勤快一些,也能在山间获得,大不了刀耕火种、开荒山间,自己种植粮食和蔬菜,自己去捕猎,甚至在粮食富余的时候还能酿酒,但是盐、醋和酱油等“调味品”如何获得?盐其实醋和酱油都还可以忍一忍,但是没有盐怎么办?避难者除了在躲进深山老林之前就囤积一大堆这些物品外,很难在避难所附近找到盐井或盐矿,并且如何运输这些物品到自己的避难所也是一项难题,而当食盐不够时,避难者就一定要想办法从外部商人手里获得食盐或腌制品。
东汉盐井画像因为盐虽然不怎么起眼,但对人体来说却非常重要,这是人体获取钠元素的重要来源

深山老林一人东汉战乱详解本文(深山老林战乱山民一人东汉)


人体一旦缺少这种元素,就很容易得低盐综合症,而人一旦患上这种病,那轻者低血压、水肿、身体无力,重者则可能死亡
ps:盐还是人类保存食物的重要帮手,能腌渍出保质期极长的咸肉、酱菜、咸菜等,而三国时期的各个势力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扩充力量,往往会垄断食盐和钢铁贸易(官垄盐铁,禁民煮铸),惩治私盐、私铸,使其价格变贵。
用盐腌制的火腿而且一个人为了能在深山中生活下去,必须要干很多重体力活,势必会留很多汗,所以必须多摄取食盐,否则就没有力气干活,并且缺少了食盐提供的微量碘元素,人还更容易得大脖子病,因此如何获得并运输食盐,将会是避难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避难者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铁制农具,而铁制农具如何获得?购买还是自己打造?若是自己打造农具,就要面临着技术和原材料难题,若是购买,则又免不了跋山涉水的麻烦。
铁质农具二、人是社会性动物,离群索居的“隐士”向来很少,大多数人需要同类排解孤独人类是典型的社会性动物,与同类“交流”是大多数人的刚需,否则人类单独生活时不免会生出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摧垮避难者的心智
除非避难者真能达到隐士的程度,彻底不需要与同类进行交流。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同类交谈时刚需ps:现代野外求生挑战者告诉我们,他们在野外艰难求生的时候,很容易想起亲朋好友和富足的生活,一旦无法调节好这些情感,那么天不怕地不怕的求生者也很可能崩溃。
因此,哪怕不考虑避难者的生理和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如生病、中毒、泥石流、猛兽等),独自一人的避难者也很难熬过上述的这两个难题,所以,一个人躲进深山老林中逃避战乱的方法很不靠谱
一个人可打不过老虎三、召集一些亲朋好友一起躲进深山老林中逃避战乱可不可行?与单独一个人躲进深山老林中相比,带领亲朋好友一起躲进深山中生活更为靠谱,但桃花源并不是轻松可以建立的,这种逃避战乱的方式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危险。
一般情况下,五百人以下的中小型避难团体能在深山老林中组成“小社会”较为滋润的生活下去,从中还可以分出专门的手工业者进行专门的工作,比如金属加工、医药、制陶和物资运输等,而且中小型团体所需的土地还比较少,多劳作辛苦一些,在耕牛的帮助下还是能开辟出足够团体使用的土地,对付野兽或是外出打猎时也更为安全一些。
耕牛是生产力提高的关键虽然人数增多后,势必会对盐类和其他调味品的消耗增大,但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可以从中分出专门负责运输物资的人手对外联系,通过物物交换或购买到所需物品。
但小团体生活并不是万无一失,首先就要考虑到男女比例问题,一旦比例相差太大,就很有可能引发与之相关的争端,不利于小团体生活的和谐。
男女比例是“小社会”的大问题其次,小团体红火的生活和较为频繁的外出活动,有可能会引起山贼或其它不怀好心之人的觊觎,除非小团体能找到一个地势极好,外人很难进入,且出产铜铁、盐矿等物品的地方
但这种地方很少,并且很多这样的地方早已经被人开发成村落了,因此避难小团体如何获得一个这样的好地方,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山贼最喜欢人数较少的小团体村庄了四、既然团体生活比个人生活更好,那可不可以多聚集一些人一起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生活?与上述的两种避难模式相比,千人以上团体的避难模式更困难
但选择这种避难模式的人数却也是最多的,据三国史料记载,有很多平民为了躲避重税和战乱都纷纷躲进深山老林中生活:“数十家几百家聚居水行而山处,以渔猎、山伐为业,大都未尝入城邑,白首於林莽,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
”大避难团首先会遇到土地问题,因为深山老林中很难开辟出足够成千上万人使用的耕地,就算有合适的土地,也早已经形成自然村落了,外来者很难插入,除非采用武力夺取或是在有小平原的山脚下生活,但若不躲进深山老林中,避难团体的避难计划就失败了
因为各大势力的收税官和征兵队很容易就能找到避难者的聚集地,将其重新纳为战争机器上的一部分。
再次,大规模的避难团也会遇到前两种避难模式的问题,比如物资获取和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避难团体的规模必须增大,必须成长为周边势力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否则山贼、大股的流民、贪婪的豪强和各地政权都会把避难者当软柿子捏。
事实上,三国时期的平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都以乡籍或是宗族为纽带,在易守难攻之地组成大的避难团体,以应对官府和贼人的祸害,而在斗争中,这些起初只想逃避战乱的老实平民,在那个“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很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成长为各大割据政权口中的“山贼或是贼人”。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天下鼎沸 , 群盗满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汉末年的各大割据势力大团体生活的好处和坏处原先的避难者团体在实力壮大以后,往往会占据险峻的大山作为根据地,然后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军事集团,独立或半独立与割据政权之外,成为各个郡守头疼的难题,因为这些山民很少或根本不缴纳贡赋、服从徭役,还时常作乱
东汉末年江东六郡之一的豫章郡太守——华歆就直言自己拿自己辖区内的山民势力一点办法都没有 :“ 非筹略才 , 无他方规 , 自守而已。
又丹阳懂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 。
都阳民帅别立宗部,阻兵守界,不受子鱼(华歆)所遣长吏……。
近自海昏有上缭壁 , 有五六千家相结聚作宗伍,惟输粗布于郡耳,发召一人遂不可得,子鱼亦睹视之而已。
”为什么这些避难者团体敢不服从官府的命令和征召呢?那是因为这些避难者已经升级成武装集团了
这些避难团体的成员被世道逼的入则为民,出则为兵,往往还占据矿山,拥有自铸兵甲的实力,本身还能出产一定的粮食,可以利用山区险峻的地形抵抗官府的围剿。
一旦避难团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完全脱离了避难者这一身份,转而变为一股武装集团势力,能左右邻近地区的政局,而这种由避难者聚集而成的势力在三国时期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各大山区中,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江东六郡,史书对此的描述有很多,如:“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昊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干户别屯盖竹,同出余汗……款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黔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江东六郡江东士人按照习惯,将聚集在江东六郡山区中的土人(逃难的汉民、未被汉化的百越人等)称之为山越或山民。
这些武装山民常常以五万人为大渠,三万人为小渠,各渠立渠帅,像与孙策、孙权等江东强人争斗多年的太史慈、祖郎、严白虎之流都属于这一类型。
这些山民武装并不富裕,所以为了获得自己不能出产的物品,会不时率兵攻打郡县,抢劫豪强大户,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难题,而各地官府准备派兵攻打这些山民势力时,就会在茫茫山区中丢失掉目标,因此剿匪的官兵纷纷上言:“贼(山民)攻则群至,败则如鸟兽散。
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
其战则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
皆以为难。
”但山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一旦有强大势力下定决心清剿山民武装集团,那山民的日子就会非常难过,最终不得不向官府投降,而在如何清剿山民上,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都是一顶一的好手
在这些割据势力中,以孙吴政权最为积极,因为孙吴占据的江东地区,在当时还是地广人稀之所,还未被完全开发,人口很少,所以为了获得土地、税赋和人口,孙吴政权开始不断的攻打山民(山越)聚落,扩大自己的地盘。
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开创者——孙策而已经在山林中过惯了不服徭役、不缴纳重税的山民们当然不愿意重新服从官府了,据《孙策传》一书中就记载,江东地区的平民非常畏惧孙吴政权,纷纷躲进山中:“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
”所以孙吴政权在统治初期的一大政策就是——分部诸将 , 镇抚山越 (山民), 讨不从命。
一旦孙吴政权用武力击败山民集团后,就会将俘虏的山民强迫迁移到平地上生活,然后将其编入各个郡县的县籍为自己提供税赋和徭役,并从中挑选强壮的男子充入军队,孙吴政权将这一政策叫做“强者为兵,赢(弱)者补户” 。
事实证明,这些生活在沟壑纵横,山林茂密,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山民非常适合当兵打仗,因为这些山民在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并在与官兵的对抗中磨炼了武艺,所以山民中体质虚弱者甚少,民风刚烈,一旦成军,其战斗力就会暴涨
描写丹阳兵战斗力的夸张漫画三国时期孙吴政权最能打的一只军队就是由丹阳郡的山民和汉民组成的丹阳兵,其战斗力冠绝江东
据相关史料记载,孙权嗣立,先后得山越兵不下十三万人,而这些山越兵很多都来自人口仅仅只有63万的丹阳郡
孙吴政权的当家人——孙权正因如此,官府对镇抚山民集团很上心,就连迁移到江东地区的各地豪强都用了很大的力气镇抚山民集团,因为这些豪强也需要部曲、佃客等附属者为自己服务(耕田、打仗等),所以镇抚山越成了孙吴政权的“一项大生意”
并且不只有孙吴政权喜欢镇抚山越,曹魏政权也非常喜欢在北方的山区附近镇抚山民
如《三国志·吕虔传》中记载 :“太 祖以虔领泰山太守,一 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
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
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
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曹魏政权的当家人——曹操因此,使用大团体避难模式的避难者就很容易吸引各个势力的注意,重新卷入战火之中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再次变为战争的参与者和受害者,再也不能继续过不服徭役,不纳租税,自给自足的生活了
毕竟官府为了逼迫山民团体出降,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派兵抢收山民种的粮食、破坏农田和断绝其物资来源了。
上述就是我对在三国时期如何躲避战乱的一些浅薄想法,让大家见笑了。
以这几种避难模式而言,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小团体式),有更好方法的朋友请在评论区里留言。
参考文献:《三国志 · 魏书》陈寿 著《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陈寿 著《三国吴兵考》陶元珍 著《资治通鉴》司马光 主编《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唐长孺 著《后汉书》范晔 著

相关文章

芯片丝印查询型号「芯片丝印查询型号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芯片丝印查询型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芯片丝印查询型号的解答,让...

家电故障 2024-09-29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