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于南方的于谦,骨子里却有着北方汉子的血性,自小钦佩文天祥的气节生于杭州的于谦,自小就打定主意要入朝为官。但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道,并不是真的为了富贵荣华,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或许对于任何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而言,都希望自己的才学能够为国所用,盼望自己可以为人们做一些好事。大概是因为仰慕文天祥的气节,因而自小就把文天祥的画像放在身边,就算年纪小但是依旧刻苦读书,无论严寒或者酷暑,从不例外。他渴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为君王所得见,因此勤勉用功,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开始他的仕途。图|文天祥他的家庭其实不算贫困,祖上世代为官,只是到了他父亲那里,或许是渴望普通人家的生活,所以并未步入官场。因此到底如何去成为一个好的能够为大家所称赞的官员,他心中也是明白。他父亲不愿意踏入官场,但是他愿意。二、他本就耿直,步入官场他虽有才得主君器重,但多少都会为他性格所累勤勉读书的他,口才自然惊艳,跟君主出征一骂成名其实一开始他的官职并不是特别高。在宣德元年,他跟着自己主君出征,因为当时汉王有不轨之心,为求国安,自然要派兵镇压,他作为御史也跟着明宣宗一起亲赴战场。而那时主君命他列出汉王的种种罪状,他没有犹疑,当着主君的面把汉王骂的浑身发抖,因为他声色俱厉,字里行间种种罪状极有条理,骂的汉王直呼自己有罪。因此这次他的表现,当然也很让主君满意,也算是一骂成名。除了口才不错,于谦的才干也很是不错,深得君主和百姓的认可。他本来就是怀着为民请命的心思走上了这条路,所以在他的才干被认可的时候,自然也更加尽心。那时陕西各处的官校占着自己便利,搅扰的人民不得安生,于谦得知此事之后,没有犹豫,直接书请求君王处理这个事情。图|于谦石像作为主君,当然知道他的才华,所以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注意这个任命,其实算是越级任命的,由君主自己亲自写了这个调令给吏部,可见主君对于他的器重。而他也没有辜负主君期待,在他得到这个官职后,他就马上轻车简从地走访了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在意识到自己所管辖地区的各种问题之后,他又立马上书给朝廷,要求相应的扶持措施。除了保障所管地区的民生之外,他还考虑到水灾问题,还可以让人修筑堤坝,以此增加抵御灾害的能力。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下来,整个地区的风貌有了极大改变,甚至连盗贼都不敢在他所辖地区出现,可见其能力。而他如此有能耐,却不会学习别人为官谄媚那套,性格耿直只愿意按制度办事还是正统初年时,内阁还是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主,执掌朝事。因为他们都知道于谦的为人,因此那时他所请求的事情,没有不许的,基本早上于谦上书请求,晚上就能得到批复。或许是因为都是真正为家国办事的人,因此深知对方为人,双方配合的极好,处理事务效率特别高。图|于谦而到了后来,三杨过世,王振开始掌握朝政。可惜王振这个人并不如同三杨一般,勤勉为国,他依仗着自己的权利,开始收取贿赂,朝中的百官为了讨好他,每次都给他进献许多的财宝。然而于谦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一如从前,每次进京汇报事情,还是什么都不带,不要说值钱的东西,甚至连当地的土特产也不愿意带。他这样的性格,自然很让王振不满。后来他进京为官之后,也推荐了几个人才。本来这是好事,但是因为他没有跟其他人一般讨好王振,也就让其想尽办法对付他。王振安排其他人诬告于谦,说他推荐贤才目的不纯,以此为借口,使其入狱而百姓听闻此事,极力反对,联名上书为其喊冤,更兼其他藩王加入,一时民怨成鼎沸之势,而王振也怕等下真的闹出更多难以收拾的局面,于是随便编了一个借口,就放了于谦出来。由此也能得见,于谦尽管不懂得讨好他人,但是作为一方官员,他还是相当合格的。三、于谦的仕途还算是平顺,君主受困他主张保卫京师,终于活出他想要的样子于谦做的最牛逼的一件事,莫过于在国之危时,力保京师他本就是率性的人,这种率性让他不为强权,不懂屈服,满心满眼都只装着家国,装着这京师。那时明英宗亲自出发征战,置大臣苦劝于脑后。尽管朝臣辛苦劝谏,但无奈有王振在旁鼓励,于是明英宗还是出发了。但他没能取胜归来,相反还被囚于敌手。图|于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君主被作为俘虏这可不是小事。消息传来,满京哗然,一时之间,朝中大臣不知如何自处。当时,徐有贞借星象之说,欲迁都向南。这个提议遭到于谦的驳斥,他认为京师是根本,绝对不能有失。然而那个时候整个京师最强的战斗力已经在土木堡沦陷,大家其实都没有信心能够战胜对方。而于谦就极为坚定,请求调配其他地方军兵予以支援。那时对方以明英宗要挟,而于谦却直接告知对方,社稷为重,君为轻,尽管这句话许多人心里都清楚,但是真正能说出来的却没几个,而这也是当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了。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话,所以对方不敢妄动,使其奸计无法成形。因为英宗被俘,所以只能推了代宗上位,尽管并非其本意,但却也只能如此,后来战事暂缓,对方发现国无英宗并未有失,于是又派人讲和,一番商讨之后,终于明宗得以回归。这中间种种来往,当时战事军兵调配,都由于谦操持,可见他是真的只为了家国着想,而并不一味只是被旧礼法所困。图|明代宗而他这种性格深得代宗赏识,因此但凡有所疑虑一定会征求他的意见。但凡他所提出请求,代宗没有不允许的。而这份信任也遭到了其他人的妒忌。再后来代宗生病之后,于谦也失去他最大的支撑嫉妒他的大臣,趁着这个机会,要求复辟的英宗赐死于谦。对于这个请求,英宗也有所疑虑,毕竟他的确有功。而其他大臣又以不赐死他,明英宗就无法复位为名,最后还是让于谦走上人生的终点。而对于此事,他也看的分明,却并未有所辩解,可能他人生所想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所以并无怨愤。而在后面,别人去抄他的家,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如果一定要有什么的话,那只有当初君主赐给他的蟒袍,还有利剑,只有这些罢了,因为这是荣耀,所以他愿意留着。尽管后来,他的污名也得以洗去,但终究是晚了。结语少时,于谦就向往文天祥的气节,他穷此一生总算是做到了。分明是备受君主依仗的大臣,却从未有任何奢靡之举,甚至连主君都听闻他过的简朴,为保障他的起居,赏赐的东西连配菜都齐了。图|于谦赴死或许对于他而言,他所思所想不过是一个忠字而已,他所求所愿无非是盛世太平,而究竟自己过的富裕或贫瘠,那不过是轻于鸿毛的事情了。参考文献《明史》《明会典》《明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