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我们回来了,快回家吧。”公公听到巧儿的叫声,一脸骄傲地跟他的几个老伙伴说:“我的三儿媳妇回来了,我得回家去给他们煮饭了。”巧儿要他上车,公公说:“几步路而已,就不坐车了,再说我的鞋子有些脏,你们难得打整。”听公公这么一说,巧儿就下了车,她让老公自己开车先回家。在路上,公公问:“巧儿,今天不过年不过节的,怎么有空回老家来?”巧儿说:“今天,你儿子到乡里检查工作,我就顺道搭车回来看看你们两位老人。”公公说:“乡政府没留老三吃那个啥(工作餐)的?”“留了
留了
你儿子说,这里离老家近,就不劳烦他们了,再说自己还带着家属。爹
刚才我给你们买了一些东西,等会儿我们吃完午饭就要赶回去。”巧儿说。公公说:“你们上次买的东西,我们都还没有吃完呢?
下次回来,就别买东西了,太浪费钱。”“怕浪费钱,那你和娘就赶紧把那些东西吃完啊。”巧儿说。巧儿是个独生女,家庭条件比较好,当年之所以嫁到他们家,主要是看起了他家老三的能力。婚后,巧儿跟公公婆婆的感情都很好,两位老人待她也似亲闺女。巧儿也多次接公公和婆婆去县城里住,可他们总觉得不习惯,住上几天后就嚷着要回家。说老家的空气好,蔬菜里没有农药,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能唠得上嗑的老年人。巧儿的老公有五姊妹,三男二女。除了他们,其他的姊妹家境都不太宽裕。巧儿每个月都要给公公婆婆一些生活费,老人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实际上,公公婆婆跟大儿子和二儿子同住在一个院子里,但是没在一起开生活。他们自己喂的有鸡、鸭和兔子,有时还去山上采一些笋子或菌子,也是留给巧儿他们的。为此,家里的两位嫂子都说公公婆婆偏心眼。人心都是肉长的,父母岂是白眼狼。哥哥嫂子们哪里知道“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这个道理。就这样一路说笑着到了家,巧儿她老公已经拴起围裙在做饭了。“娘呢?”巧儿问。她老公说:“娘听说你回来了,忙着去菜地摘菜去了。”在院坝里,巧儿看见了大嫂,她正在宰猪草。“大嫂,你在宰猪草喔?”在农村,这种方式就算打招呼了,不像城里的人见个面就问好,或握个手什么的。大嫂看了她一眼,又埋头继续忙着她手中的活儿。“是啊
你明明看见我在宰猪草嘛,再说,我家里又没有喂的牛。”巧儿站在那里有些尴尬。有句话叫做“鸡同鸭讲”,她还能说啥呢?公公过来打圆场说:“大儿媳妇,老三他们回来哒,我去杀个鸡,等会儿你和老大一起过来吃饷午哈。”“你老大赶场去了,我们自己屋里也喂的有鸡。”大儿媳妇就这样回了一句,既不说来,也不说不来。公公去捉鸡去了,巧儿便去了婆婆家的菜地。“娘
娘
我回来了。”巧儿大声喊。婆婆的耳背没有听见,她在继续弯腰摘她的菜。巧儿故意蹑手蹑脚地走到婆婆的背后,用力拍打了她一下。婆婆回过头来,满是惊喜:“啊?
是我的巧儿回来了
”其实,婆婆的惊喜是装出来的,她刚才就知道三儿媳妇回来了,才急匆匆地去菜地的。巧儿乖巧,公公婆婆都很喜欢她。经常张口闭口地叫她“巧儿”的,但对上面的那两个,却叫的是大儿媳妇,二儿媳妇。“哎
我和老三好久都没回来了,好想回来看看您。”巧儿说。和婆婆摘完菜回来,公公已经杀好了鸡。“爹
今天中午还有客人要来吗?”巧儿问。公公说:“没有啊?”“那你为何杀了两只公鸡呢?”巧儿问。公公说:“一只今天中午吃,一只等会儿你们带走。”......欢声笑语中,一桌饭菜就端上了桌。婆婆说:“我去喊一下大儿媳妇,叫她过来一起吃饷午。”“我刚才已经喊过了,她没说来,也没说不来。”公公说。老三说:“算了
还是我去请大嫂吧。”咦
怎么一回事?刚才大嫂还在院子里忙活儿,等到要吃饭了,她却不见了。门也关得清丝严缝的。“咚 咚 咚......”老三敲响了大嫂的门。“哪个?”“我。”“你是哪个?”“我是老三。”“老三?”“嗯
”“我刚才回来时,还招呼过你的嘛?
”“喔
我都搞忘球哒。”“你在做啥子?精光白天的,把门关到起。”“我在换衣服。”“喔
”“衣服换完没有?”“没有?你要咋子(干什么)?”“我不咋子,我请你过去吃饷午。”“吃啥子饷午哦?
我们自己家里有,再说我都把鸡杀了。”“大嫂
你开门嘛?
”“我不得开。你大哥叫我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为啥子呢?”“你大哥他怕我偷人。”“我又不是陌生人。”“那我更不敢开了,熟人,我更就不敢偷了。”“你不来就算了,别说那么难听的话嘛?”“难听?
我们农村人说话就是这个样子的。”“咚、咚、咚......”老三又敲了几下门,“大嫂,你衣服换好了没有?”“没有
”“来不来?”“不来。”......吃完午饭,巧儿和老公收拾完了碗筷,又在婆婆的衣兜里硬塞了一千块钱。然后,扛着公公婆婆准备好了的一大袋子蔬菜就出了门。“大嫂
刚才请你过来吃饭,你不过来。今天中午你也吃鸡啊?”巧儿她老公看见大嫂独自一人在街沿上吃饭,就顺口问了一句。她们一家人以前吃好东西的时候都是要关门的。大嫂眼睛盯着小凳子上的那碗鸡肉,头也没抬:“是啊
就允许你们城里的人吃鸡,就不允许我们乡下人喝一口汤嗦?”......